乡村振兴
-
凤凰县禾库镇赤松茸试种成功进入采摘期
近日,由凤凰县发改局驻禾库安置区工作队和安置区管委会共同试种的赤松茸喜获成功,已经陆续进入采摘期。 走进基地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黑色的培育大棚,大棚内的工人正在采摘赤松茸,一颗颗蘑菇色泽艳丽,...
-
平江:迎老乡回家乡建家乡 助力乡村振兴
1月9日,在平江县岑川镇平江美美玩具制造有限公司举行了一场喜庆、热闹的揭牌仪式。这是平江县2022年半年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的项目:东莞市嘉铭玩具手袋有限公司在平江的生产基地。 平江美...
-
红红火火促振兴!汨罗高档红椒“坐”上货车进城
当前正是汨罗高档红椒上市期。在汨罗市罗江镇滨江村红椒种植基地,一个个鲜红硕大的红椒挂满枝头,很快,它们就将“坐”上货车去到长沙、岳阳、武汉等地的市场。 2022年,汨罗充分发挥15.9万平方米钢架育秧大棚...
-
岳阳临湘:做活“电商”文章 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临湘市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器之乡、浮标之乡,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该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发展电商产业为有力抓手,通过“电商+”推动乡...
-
资阳区新飞村:荸荠丰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致...
1月5日,益阳市资阳区茈湖口镇新飞村荸荠种植基地,20多位村民忙着采挖荸荠。另一边的仓储发货场地,村民们接力完成1200多公斤荸荠的清洗、装袋、装车等工序,准备将货发往沅江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
财经
-
新加坡能源收购近150兆瓦屋顶光伏资产,加速中国新...
2023年4月10日,中国上海——日前,亚太区主要的能源公用事业集团和低碳新能源投资商新加坡能源集团宣布从联盛新能源集团收购近150MW的屋顶光伏资产。截至2023年3月底,双方已完成规模约80MW的项目股转,最后一批约...
-
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预算报告解读
2022年,全省各级财税部门克服经济下行、疫情冲击和极端干旱等困难,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101.8亿元,其中地方税收2004.5亿元,非税收入1097.3亿元。 一年来,...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步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中铁资本香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牢牢把握新的使命任务,心无旁骛抓高质量发展,以奋进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一、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彰显担当 ...
-
面签当天即放款”!湖南株洲住房公积金中心放贷审批...
贷款业务办理是所有住房公积金业务中要件最繁琐、流程最复杂的,对外涉及不动产、担保公司、受托银行、开发商等多个部门,对内涉及委贷管理科、稽核科、财务科以及各县市区管理部,堵点多、耗时长是全国住房公积...
-
国庆假期湖南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5亿元 民宿“一房难...
今年国庆黄金周,湖南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消费活力加快释放。 根据省商务厅发布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省重点监测的318家零售企业和69餐饮企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
郴城遍地“幸福乡” ——郴州市乡村大振兴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1/12/20 乡村振兴 浏览:141
有这样一串数据,背后凝聚着郴州全市上下数年接续奋斗的汗水。
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45.2万人实现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贫困群众人均年纯收入达10539元……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是终点。
接下来的日子里,郴州市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产业强了,处处响起丰收歌
11月,嘉禾县晋屏镇下车村的“湘江源”蔬菜基地里,新鲜的菜心还带着露水,村民们采下“身材”相近的菜心,装上路边等待的大货车,及时发往粤港澳大湾区;
11月,宜章县玉溪镇罗家山万亩脐橙园里,金黄的脐橙挂满枝头,采摘、分拣、包装、运输……大伙儿忙得不亦乐乎;
12月,走进苏仙区五盖山镇栗木水村,收下的红薯塞满了基地的保鲜库,经过一道道加工工序,丰收的红薯就变成了金黄带红的“高山甜薯”红薯干,借助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同样,年底也是汝城小黄姜的丰收季,它在该县的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产值达12亿元以上,而投入使用不久的冷链集散中心的冷库,储藏能力达7500吨,更为小黄姜的销售插上了翅膀……
尽管时间已进入冬季,但俯瞰福城大地,仍然处处响着丰收的歌。
“产业是共同富裕的支撑,农业强则农民富。”今年12月,在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郴州市委书记刘志仁一语中的。
的确,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市累计投资资金36.79亿元,引进、培植产业扶贫项目1367个,130812人通过发展产业脱贫。“造血强基”早已成为郴州人的共识。
如今,全市域形成了蔬菜、柑橘、茶叶、生猪“四大百亿产业”格局,同时引导“一县一特”,专注发展特色农业、精细农业。全市已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定生产基地126个,今年底可增加到150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比重达75%,“三品一标”占上市农产品比重达80%以上;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郴州配送分中心,成为全国17个配送分中心之一,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超2亿元。同时,在郴州,“湘江源”蔬菜、“郴州福茶”与“湘南柑橘”等区域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郴品出郴”成效初显。
好消息频频传来。11月10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1年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其中,苏仙区良田镇堆上村(食用菌)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临武县舜峰镇贝溪村入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桂阳县荷叶镇高山村里,何小平的家庭农场就是生动例子。
2017年,何小平的家庭农场成立了。一开始,农场里只有20亩猕猴桃。但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何小平试种的软枣猕猴桃大获成功——这种猕猴桃个头仅有拇指大,但维生素C含量丰富,在市场上每公斤售价可达160元,每亩收入能超过8万元。
如今,何小平的家庭农场面积达到了240亩,猕猴桃、脆蜜桃飘香,还发展起“林下经济”,养起鸡、鹅。小小的家庭农场成了集农耕文化、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来“取经”的村民越来越多。2020年,何小平家庭农场收入350余万元,还带动了126名村民增收。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截至今年11月,桂阳县共培育家庭农场1260家,发展种养大户860户,带动了98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放眼全市,我们培育了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027家(总量全省第二)、家庭农场9600余家,联接带动农户39.8万户。
乡村美了,满眼皆是画中景
12月13日,“红色沙洲多彩非遗”湘赣边区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走进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民俗广场,歌舞《半条被子暖民心》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广场两边,大禾米糍、汝城豆根等特色美食吸引了不少游客。
沙洲村的变化,有目共睹。截至今年11月底,沙洲红色景区接待游客量达133.8万人次。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踏进农家小院,走进田间地头,考察红色教育、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功等情况,嘱托我们“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如今,冬日暖阳下,成排的板鸭、一堆堆红薯干和白辣椒占据着广场旁的空地;街上满载游客的电瓶车来来往往;小巷里,不时传来游客热闹采购的声音。沙洲村的白墙黑瓦中,藏着村民们对未来生活火热的信心:朱丽娟在“巾帼创业一条街”上的“瑶家吧”奶茶店生意日渐红火;黄玲回到村里创业,开起餐饮店;种植大户张有发扩大了小黄姜种植面积,还准备改良种植技术……
在汝城县,沙洲村的美远近知名,龙虎瑶族村也没有落下。今年,乡村振兴工作队想到了一个美化村庄的妙招——壁画。姑娘刺绣、耕作收获、碧水青山……彩色壁画的主题多种多样、画面栩栩如生,让村民的土砖房焕然一新。
走进北湖区华塘镇吴山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村民们搭起小花园、小庭院,一排排现代民居开窗见景,不远处,百年老屋、古戏台保存完整,“醉美吴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无独有偶,宜章县天塘镇天子山村燕子岩自然村也正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这里靠近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绿树成荫、群山环抱。2017年底,燕子岩风景区项目开始建设,规划分成了田园牧歌、溶洞奇遇、竹林仙踪、莽山风光等4个板块。如今,高空滑索、高空玻璃桥漫步、彩虹滑道、野餐露营帐篷等网红项目落地燕子岩,村里还拓宽了进村公路、修通了环村路,又美化了房屋、建好了游步道,乡村旅游开发成效初显——2021年燕子岩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在郴州,“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自成一景的乡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资兴市流华湾村的古民居与荷花交相辉映;桂阳县正和镇正和村积极拆除危旧杂房,重新修建绿化小广场,在零散小块用地上种植蔬果,还修建了水泥公路;永兴县柏林镇也下大功夫全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郴州市大力推进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推进“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城乡统一、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目前,全市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村村通客运班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8.5%,“户改厕”经验在全国推介……
农民富了,日子甜如罐中蜜
走进宜章县黄沙镇新坌村凯城扶贫电子厂,数据线、充电器、读卡器等产品堆成一座座小山。这些电子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的背后,是村民增收的幸福笑脸——凯城扶贫电子厂在黄沙镇新坌村、大元村、较场坪村、下章銮村和梅田镇镇区等地建立了加工厂,吸收本地劳动力就业300多人,人均月工资超过2200元。
同样,苏仙区许家洞镇大禾村也有一家扶贫车间。2020年,佳兴电子大禾村扶贫车间于2月22日顺利复工复产。车间里机器运作的声音清晰可闻,而在村民家中,何祥兰等近10名务工人员领取了可以手工制作的部分任务在家工作。
“家门口就业”让村民的腰包鼓了、日子更甜了。郴州市支持546家扶贫车间、61家扶贫基地转型发展,持续带动7000余人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年12月,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有了网络直播培训课程。沙洲产业园管委会联合兴盛优选举办的第一期“助力乡村振兴网络直播培训”,吸引了不少附近村民参加。如何策划直播、如何使用直播设备、如何当好一名主播等“干货”,让村民们收获满满,信心满满。
同样,今年3月30日,资兴市唐洞街道茶坪瑶族村里,50名瑶妹参加了瑶族刺绣技能提升培训班,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邓菊花现场传授刺绣技能;11月,永兴县大布江拼布绣省级非遗传承人何娟也走进郴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课堂,为听力障碍学生传授大布江拼布绣的小技巧。
不仅如此,2019年12月31日,郴州市“互联网+就业(就业扶贫)”系统和就业超市在11个县(市、区)正式同步开通运营。郴州市先后出台系列支持农民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大胆创业的政策措施,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就业”系统和就业超市,与39个城市建立劳务协作战略合作关系,为107万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稳岗、维权等就业服务。
此外,郴州市将农村户籍人口全部纳入防贫监测帮扶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截至今年11月15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郴州市纳入防贫监测对象共9521户21166人。常态化核查、动态管理、监测帮扶等系列措施下,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6669户16302人。
产业强了、乡村美了、农民富了,如今的郴城,遍地“幸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