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湖南韶山:乡村振兴的“韶山样板”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舞龙头 乡村振兴立潮头 ——锚定“对标一流,示范全省”目标 大瑶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 特色产业舞龙头 乡村振兴立潮头 ——锚定“对标一流,...

随着新年的晨曦点亮大地,在花炮小镇大瑶,乡村振兴日益呈现新的图景—— 花炮产业产销两旺,4.5万从业者...

  • 凤凰县禾库镇赤松茸试种成功进入采摘期

    近日,由凤凰县发改局驻禾库安置区工作队和安置区管委会共同试种的赤松茸喜获成功,已经陆续进入采摘期。 走进基地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黑色的培育大棚,大棚内的工人正在采摘赤松茸,一颗颗蘑菇色泽艳丽,...

  • 平江:迎老乡回家乡建家乡 助力乡村振兴

    1月9日,在平江县岑川镇平江美美玩具制造有限公司举行了一场喜庆、热闹的揭牌仪式。这是平江县2022年半年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的项目:东莞市嘉铭玩具手袋有限公司在平江的生产基地。 平江美...

  • 红红火火促振兴!汨罗高档红椒“坐”上货车进城

    当前正是汨罗高档红椒上市期。在汨罗市罗江镇滨江村红椒种植基地,一个个鲜红硕大的红椒挂满枝头,很快,它们就将“坐”上货车去到长沙、岳阳、武汉等地的市场。 2022年,汨罗充分发挥15.9万平方米钢架育秧大棚...

  • 岳阳临湘:做活“电商”文章 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临湘市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器之乡、浮标之乡,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该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发展电商产业为有力抓手,通过“电商+”推动乡...

  • 资阳区新飞村:荸荠丰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致...

    1月5日,益阳市资阳区茈湖口镇新飞村荸荠种植基地,20多位村民忙着采挖荸荠。另一边的仓储发货场地,村民们接力完成1200多公斤荸荠的清洗、装袋、装车等工序,准备将货发往沅江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

财经

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关于贷款业务未与任何中介合作的声明 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关于贷款业务未与任何中介合作的声明

    近日,本公司发现社会上有中介机构和个人发布“长银五八消费贷”相关介绍信息,诱导广大客...

  • 新加坡能源收购近150兆瓦屋顶光伏资产,加速中国新...

    2023年4月10日,中国上海——日前,亚太区主要的能源公用事业集团和低碳新能源投资商新加坡能源集团宣布从联盛新能源集团收购近150MW的屋顶光伏资产。截至2023年3月底,双方已完成规模约80MW的项目股转,最后一批约...

  • 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预算报告解读

    2022年,全省各级财税部门克服经济下行、疫情冲击和极端干旱等困难,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101.8亿元,其中地方税收2004.5亿元,非税收入1097.3亿元。 一年来,...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步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中铁资本香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牢牢把握新的使命任务,心无旁骛抓高质量发展,以奋进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一、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彰显担当 ...

  • 面签当天即放款”!湖南株洲住房公积金中心放贷审批...

    贷款业务办理是所有住房公积金业务中要件最繁琐、流程最复杂的,对外涉及不动产、担保公司、受托银行、开发商等多个部门,对内涉及委贷管理科、稽核科、财务科以及各县市区管理部,堵点多、耗时长是全国住房公积...

  • 国庆假期湖南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5亿元 民宿“一房难...

    今年国庆黄金周,湖南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消费活力加快释放。 根据省商务厅发布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省重点监测的318家零售企业和69餐饮企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

湖南韶山:乡村振兴的“韶山样板”

发布时间:2022/01/13 乡村振兴 浏览:106

小桥流水,鸡鸣鸭叫,青瓦白墙,绿树掩映……走进韶山的乡镇,处处呈现一派文明、富裕、祥和的新农村气象。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打造起“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池塘、果树、崭新的柏油路和文化墙交相辉映,勾勒出了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迷人画卷。

近年来,韶山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系统推进、点面结合,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抓手引领产业发展,以便民阵地为抓手引领服务提质,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引领乡风文明,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引领社会和谐,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引领环境美化,从“小切口”推动“大变化”,积极打造乡村振兴“韶山样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试点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市……沉甸甸的数十项国省荣誉,见证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不断攀升。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2021年12月的韶山仍是暖意融融,走进清溪镇花园村,道路两侧绿树成荫,各色花儿迎风招展,花园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花园;徜徉在银田镇银田寺社区的古街上,看韶河清波荡漾,与改造后河街民宿仿古建筑的白墙黑瓦相得益彰;韶峰山下,韶阳村风光秀美,特色各异的“美丽屋场”成了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乡村的清爽秀美,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分不开,也与村民的大力支持分不开。近几年来,韶山市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质改造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乡镇联点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积极发动村民自行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和“家庭清洁”集中整治。通过荣誉值积分和“绿色兑换商店”的激励,实现“四清”“六净”,建设并评选出美丽庭院和五星屋场。2021年12月1日,在一个名为“长湖村爱乡会”的民间组织成立大会上,与会村民喊出了自己的心声:自己家乡自己爱,自己家乡自己建。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韶山构建了全域便民利民“生态网”。统筹推进污水处理和河库治理,饮水安全达标率、地表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健全河长+河长助手+民间河长+河道警长的“四长联动”工作体系,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大力实施补绿增绿工程,建设生态廊道“沿路增绿”,韶山“内圈+外圈”增绿,美丽乡村“见缝插绿”,主要河流沿岸补绿,推动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59.47%。创建“四好”文明示范路9条,实现农村通组道路全覆盖,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由点及面,串珠成链,韶山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支撑,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在全域铺就了一幅山水相依的生态画卷。

让红色文化融入绿色乡村

“绿色”是韶山最大的优势,“红色”是韶山最美的底色。近年来,韶山聚力推动旅游红色招牌和乡村绿色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旅游产品质量、硬件设施建设、软件管理服务、文化内涵、环境卫生、人员素质技能的全面升级,真正打造了一批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农民富、机制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

韶山乡以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红色圣地·绿色家园”为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红色旅游与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商贸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建设“党建高地、发展样板、经典景区、美丽乡村”,形成了以农助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格局。

该乡下属的韶山村村民参与旅游业比例达到80%,2020年人均年收入达到34800元,村级集体收入近1100万元。

以银田寺古街闻名的银田镇,是少年毛泽东出乡关的地方,也是堪称“世界建设奇迹”韶山银河的所在地。银田镇一方面全面整治老街周边环境,对街面和古建筑进行修缮,充分保留老街的自然风貌和乡土气息,一方面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引入旅游项目。如今,这里成了研学旅行的网红地,人们来此欣赏老街古韵,感受“韶灌精神”。

还远不止于此。

依托银田镇长庆和谷米行、张公桥、银田寺,清溪镇火车站、烈士陵园、长湖村党史教育基地,杨林乡彭绍辉故居、蒋梯空烈士墓等,韶山市策划了一批红色文化展示体验项目,推进形成了“集点连线、集线成片”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同时,韶山市加强了对毛泽东同志故居、滴水洞、毛泽东小道、韶山学校门楼等的保护和利用,还着力打造毛泽东“求学之路”“求索之路”“回乡之路”。

红色经典旅游线路,加上精心策划的体验项目,让一拨又一拨来韶山的游客流连忘返。2021年1-10月,韶山接待游客人数12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41亿元。

让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文艺爱好者、韶山山歌传承人章金辉带领的群众广场舞蹈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我们喜爱跳舞,强身健体嘛,韶山村人不仅会做、会说,更会跳、会唱。今年我们的农民合唱团又在市里得了大奖。”杨林乡石屏村伞把弄组65岁的村民蒋建华原来成天就爱泡在麻将桌上,“打得头昏脑涨,还常常要扯皮”。现在,一有时间她就和村里中老年健身队的“伙伴们”跳起广场舞,连下雨都不歇气。至于麻将,“最多是偶尔开心一下而已”,队长洪建华说,他们现在过得比当初沉湎于麻将的日子“快活了不晓得多少倍”。

韶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庞新梅用“四最”来概括当前的美好文化生活:最可喜的变化——从牌声阵阵到载歌载舞,文化生活从可有可无到“离不开”“放不下”;最明显的提升——群众自我创作、自我展示和自我传播,使人更有文化、更有修养了;最欢迎的形式——身边人讲身边事,家乡话唱家乡曲,地方戏演地方事;最欢快的参与——文明创建动起来,志愿服务兴起来,广场活动舞起来,乡村春晚乐起来。

近年来,韶山市坚持以乡村文化建设为抓手,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不断补足乡村振兴的短板,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提振精气神,展示文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红杜鹃”理论宣讲团,“草根名嘴”百姓宣讲团,以“农民夜校”“村社课堂”“屋场会”等形式,把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送进韶山市4个乡镇38个村(社区)的千家万户;开展道德评议,举荐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举行“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评选,在全市形成向上向好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志愿者公益帮扶,心理疏导,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关心关爱困境儿童;“我们的节日”活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群众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参与中享受文明……

从“外在美”迈向“内在美”,从“局部美”迈向“全域美”,从“环境美”迈向“生活美”,韶山的乡村振兴之路才刚刚开始。韶山市精心编制了《2021-2025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规划纲要》和《2021-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行动方案》,正加快从“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从“改善人居”向“生态宜居”转变,从“移风易俗”向“文化振兴”转变,从“扶贫尖兵”向“人才振兴”转变,从“夯实基础”向“组织振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