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湘西州:从“1176”到“正无穷大”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舞龙头 乡村振兴立潮头 ——锚定“对标一流,示范全省”目标 大瑶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 特色产业舞龙头 乡村振兴立潮头 ——锚定“对标一流,...

随着新年的晨曦点亮大地,在花炮小镇大瑶,乡村振兴日益呈现新的图景—— 花炮产业产销两旺,4.5万从业者...

  • 凤凰县禾库镇赤松茸试种成功进入采摘期

    近日,由凤凰县发改局驻禾库安置区工作队和安置区管委会共同试种的赤松茸喜获成功,已经陆续进入采摘期。 走进基地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黑色的培育大棚,大棚内的工人正在采摘赤松茸,一颗颗蘑菇色泽艳丽,...

  • 平江:迎老乡回家乡建家乡 助力乡村振兴

    1月9日,在平江县岑川镇平江美美玩具制造有限公司举行了一场喜庆、热闹的揭牌仪式。这是平江县2022年半年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的项目:东莞市嘉铭玩具手袋有限公司在平江的生产基地。 平江美...

  • 红红火火促振兴!汨罗高档红椒“坐”上货车进城

    当前正是汨罗高档红椒上市期。在汨罗市罗江镇滨江村红椒种植基地,一个个鲜红硕大的红椒挂满枝头,很快,它们就将“坐”上货车去到长沙、岳阳、武汉等地的市场。 2022年,汨罗充分发挥15.9万平方米钢架育秧大棚...

  • 岳阳临湘:做活“电商”文章 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临湘市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器之乡、浮标之乡,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该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发展电商产业为有力抓手,通过“电商+”推动乡...

  • 资阳区新飞村:荸荠丰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致...

    1月5日,益阳市资阳区茈湖口镇新飞村荸荠种植基地,20多位村民忙着采挖荸荠。另一边的仓储发货场地,村民们接力完成1200多公斤荸荠的清洗、装袋、装车等工序,准备将货发往沅江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

财经

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关于贷款业务未与任何中介合作的声明 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关于贷款业务未与任何中介合作的声明

    近日,本公司发现社会上有中介机构和个人发布“长银五八消费贷”相关介绍信息,诱导广大客...

  • 新加坡能源收购近150兆瓦屋顶光伏资产,加速中国新...

    2023年4月10日,中国上海——日前,亚太区主要的能源公用事业集团和低碳新能源投资商新加坡能源集团宣布从联盛新能源集团收购近150MW的屋顶光伏资产。截至2023年3月底,双方已完成规模约80MW的项目股转,最后一批约...

  • 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预算报告解读

    2022年,全省各级财税部门克服经济下行、疫情冲击和极端干旱等困难,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101.8亿元,其中地方税收2004.5亿元,非税收入1097.3亿元。 一年来,...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步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中铁资本香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牢牢把握新的使命任务,心无旁骛抓高质量发展,以奋进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一、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彰显担当 ...

  • 面签当天即放款”!湖南株洲住房公积金中心放贷审批...

    贷款业务办理是所有住房公积金业务中要件最繁琐、流程最复杂的,对外涉及不动产、担保公司、受托银行、开发商等多个部门,对内涉及委贷管理科、稽核科、财务科以及各县市区管理部,堵点多、耗时长是全国住房公积...

  • 国庆假期湖南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5亿元 民宿“一房难...

    今年国庆黄金周,湖南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消费活力加快释放。 根据省商务厅发布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省重点监测的318家零售企业和69餐饮企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

湘西州:从“1176”到“正无穷大”

发布时间:2022/03/24 新闻 浏览:55

山高壁峭,云雾缭绕,长虹横卧,披映霞光。

3月18日,矮寨大桥养护所施工员秧代贵正在钢桁梁上例行一天的养护作业;景区讲解员张静迎来了第一波游客,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与快乐;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2012年3月31日,国家南北主干线之一的包茂高速公路吉(首)茶(峒)段控制性工程矮寨大桥胜利通车。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攻克了地形极其险要、地质极其复杂、吊装极其困难等世界级难题,硬是在横跨1176米、高差355米的矮寨大峡谷上架通了这一世界级桥梁。作为跨峡谷世界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其首创了滚索滑移法、塔梁完全分离结构、大型岩锚吊索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索等,创下了四项世界第一。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州考察登上矮寨大桥时赞誉“这就是中国的圆月亮”。也就是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距此19公里的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十年,一切看似如常,一切已经日新月异。

巨变:从苗寨到“5A”

位于北纬28度的湘西州,得天独厚,文旅资源极为丰富。

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带的湘西州,也是闭塞的代名词,行路之难,“鸟飞不度”。

连续多年参加湘西州“两会”报道的团结报记者陈昊坦言,过去全州“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修路的议案和提案占比达80%。路不通,业难兴,贫困难除。

矮寨大桥通车十年来,特别是精准扶贫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湘西州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82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4万公里,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五县市通高铁,全州实现一小时经济圈,机场有望年底通航……

距矮寨大桥4公里的德夯苗寨(德夯苗语为美丽的峡谷),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湘西州较早开发的景点之一。2012年,矮寨大桥通车,德夯的旅游也迎来了“跨越”。吉首市探索“公路+生态旅游”模式,整合打造矮寨奇观景区。苗族风情浓郁的百狮会、赶秋节、鼓文化节等“老传统”成了“新名片”,高桥矩阵、滑翔、高桥蹦极等现代“新玩意”在这里找到了“引爆点”,“百年路桥奇观、千年民族风情、万年峡谷风光”逐步从神秘湘西走向世界。2021年,景区接待游客330多万人次,总收入2.2亿元。景区带动周边村寨发展了300多家农家乐、特色民宿,一线从业人员90%以上为周边村民,带动矮寨镇近3万名群众增收。

2021年,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距矮寨大桥19公里的十八洞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山高坡陡路难走”“有女莫嫁十八洞”等歌谣一度是其深度贫困的真实写照。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十八洞村牢记殷切嘱托,以首倡之地实现了首倡之为,深山苗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就文化旅游而言,十八洞村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精准扶贫红色文化为主题,结合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为一体的红色文旅格局。

距矮寨大桥100公里仅需90分钟车程的龙山县八面山有土家族人圣山之称,境内有云顶、自生桥等村寨。过去,由于居住条件恶劣,村民温饱都成了问题。近年来,龙山县大手笔打造八面山。燕子洞、云海日出、星空帐篷等旅游项目的打造,使原先沉寂的“空中草原”一天更比一天热闹,八面山成了八方来客的旅游目的地。

生态文化旅游是湘西州发展的最大门路。目前,湘西州1.5万多平方公里的州域面积里,已建成38个国家级旅游景区、打造了400多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数据显示,2012年,湘西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84.68万人次,总收入105.45亿元。2021年,全州旅游接待游客超过59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528亿元。

蝶变:“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

旅游数据的变化是直观的,矮寨大桥通车十年来发生的变化,乡亲们更能亲身感触到。

“打工十多年,今年第一次自驾走矮寨大桥,感觉很自豪,为现在的好日子自豪,为家乡发展、祖国强大自豪。”花垣县民乐镇两河村村民龙在兴说。龙在兴常年外出打工,回忆起以前在吉首火车站购票“一票难求”的情景,满怀感慨。作为库区移民村村民,他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全镇400多户搬迁户一道,在镇上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今年开春,他依然外出务工,但已经开上属于自己的小汽车,还当了包工头,带领老乡们去闯去干。

“每次经过大桥,内心还是无比的激动和感慨,我们党建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宏伟的特大桥,更是直达老百姓的’连心桥’。”吉首市矮寨镇排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杨卫忠感恩地说。排兄村紧邻矮寨大桥景区,以前只能“靠天吃饭”,靠种庄稼、养家禽来维持生计,运东西靠肩挑背驮,村道坑坑洼洼。通过十年来的发展,村里发生了大变样,荣获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湘西州“最美乡村”等荣誉。日子也变好了,村内共有农家乐20多家,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下一步,我们村将在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村里正在规划打造悬崖酒店和高端民宿,前途一片光明。”杨卫忠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行走在三月的湘西大地,最大的感触就是满目皆绿,处处是景,鼙鼓催征,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各族干部群众正在时代精神的感催下,干劲十足,奋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

聚变:“处处见精神”

“将来谁要是在这里搞民宿,前景无限啊。”十年前的一天,时为矮寨大桥建设者之一、现任湖南高速集团湘西分公司党委书记周宏林面对横空出世的矮寨大桥以及大桥茶峒岸即将撤离的工程项目部驻地,和同事们笑谈。不料,九年后,笑谈成真。2021年,景区积极探索文旅新模式,在工程项目部旧址的基础上,打造天桥仙居高端民宿并成功运营,成为景区旅游的又一“引爆点”。

一切皆有可能,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感同身受。十二三岁时,龙先兰母亲离家,父亲、胞妹相继去世,成了孤儿的龙先兰破罐子破摔,成了远近出了名的“酒鬼”,很多人无奈摇头说“先兰这辈子害了!”。精准扶贫以来,在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龙先兰2015年开始养蜂,2019年,他带领村民成立养蜂合作社,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成了家,立了业,干出了名堂。2022年初,养蜂达到1300多桶,产值预计150万元以上,带动118户村民致富。他家大门有一副对联,“孤儿不孤全村个个是亲人,贫困不贫苗乡处处见精神”。

处处见精神,处处正以“核聚变”的方式,迸发出时代伟力。

十八洞村村民石拔哑家里从唯一的家用电器一盏“白炽灯”到脱贫摘帽;

凤凰县腊尔山高寒山区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到禾库镇易地扶贫搬迁“千户苗寨”;

菖蒲塘村从一个干旱贫困村到2022年初水果种植面积8000亩、人均收入28530元;

2021年,矮寨大桥、十八洞村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2年3月,花垣县在全国率先实施“一户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

湘西大地从“濯濯童山”到森林覆盖率70%以上荣获“国家森林城市”;

截至目前,湘西州建成全球最大的富硒猕猴桃基地,全国最大的椪柑基地、百合基地,全国优质烟叶基地,全省最大的优质茶叶基地;

2022年,湘西州以“思想大解放”为抓手,在“十四五”期间率先把旅游业建成千亿产业;

……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力量,势必赋能湘西州,去实现更多的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