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凤凰县禾库镇赤松茸试种成功进入采摘期
近日,由凤凰县发改局驻禾库安置区工作队和安置区管委会共同试种的赤松茸喜获成功,已经陆续进入采摘期。 走进基地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黑色的培育大棚,大棚内的工人正在采摘赤松茸,一颗颗蘑菇色泽艳丽,...
-
平江:迎老乡回家乡建家乡 助力乡村振兴
1月9日,在平江县岑川镇平江美美玩具制造有限公司举行了一场喜庆、热闹的揭牌仪式。这是平江县2022年半年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的项目:东莞市嘉铭玩具手袋有限公司在平江的生产基地。 平江美...
-
红红火火促振兴!汨罗高档红椒“坐”上货车进城
当前正是汨罗高档红椒上市期。在汨罗市罗江镇滨江村红椒种植基地,一个个鲜红硕大的红椒挂满枝头,很快,它们就将“坐”上货车去到长沙、岳阳、武汉等地的市场。 2022年,汨罗充分发挥15.9万平方米钢架育秧大棚...
-
岳阳临湘:做活“电商”文章 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临湘市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器之乡、浮标之乡,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该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发展电商产业为有力抓手,通过“电商+”推动乡...
-
资阳区新飞村:荸荠丰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致...
1月5日,益阳市资阳区茈湖口镇新飞村荸荠种植基地,20多位村民忙着采挖荸荠。另一边的仓储发货场地,村民们接力完成1200多公斤荸荠的清洗、装袋、装车等工序,准备将货发往沅江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
财经
-
新加坡能源收购近150兆瓦屋顶光伏资产,加速中国新...
2023年4月10日,中国上海——日前,亚太区主要的能源公用事业集团和低碳新能源投资商新加坡能源集团宣布从联盛新能源集团收购近150MW的屋顶光伏资产。截至2023年3月底,双方已完成规模约80MW的项目股转,最后一批约...
-
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预算报告解读
2022年,全省各级财税部门克服经济下行、疫情冲击和极端干旱等困难,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101.8亿元,其中地方税收2004.5亿元,非税收入1097.3亿元。 一年来,...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步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中铁资本香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牢牢把握新的使命任务,心无旁骛抓高质量发展,以奋进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一、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彰显担当 ...
-
面签当天即放款”!湖南株洲住房公积金中心放贷审批...
贷款业务办理是所有住房公积金业务中要件最繁琐、流程最复杂的,对外涉及不动产、担保公司、受托银行、开发商等多个部门,对内涉及委贷管理科、稽核科、财务科以及各县市区管理部,堵点多、耗时长是全国住房公积...
-
国庆假期湖南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5亿元 民宿“一房难...
今年国庆黄金周,湖南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消费活力加快释放。 根据省商务厅发布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省重点监测的318家零售企业和69餐饮企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
聚焦主战场 深耕主阵地——湖南株洲生动实践高质量发展年终特稿之一
发布时间:2022/12/23 新闻 浏览:103
时光步履匆匆,株洲向阳而生。
2022年,是湖南株洲直面挑战、承压前行的一年。面对疫情反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风险交织叠加等多重挑战,市委市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核心关键,在风高浪急中站稳脚跟,从容不迫、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2022年,也是株洲目标更明、成果更丰的一年。奋进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株洲,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爬坡过坎有底气、行稳致远有信心。
聚焦聚势聚力,制造名城株洲,勇担重任,迎难而上,扛起“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一路劈波斩浪,绘就壮美蓝图。
路径清晰,加速奔向“三个高地”
面向未来竞争,株洲的出路在哪里?
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株洲新一届领导班子把服务“国之大者”与发挥株洲优势紧密结合,以硬实力和软环境的提升,在全省打造“三个高地”上当先锋、打头阵。
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领动力更强——
聚焦“国家级”,起步即是高端局。继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之后,株洲将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成功送入“国家队”。在11月底首次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现场会上,45个“国家队”集体亮相,三线小城株洲独占2席,引发多方关注。
高水平产业集群竞争是未来全球制造业竞争的重大形态。聚焦这一重点,株洲优势产业“链”上发力,群雄并起,先进硬质材料、陶瓷、高分子新材料、服饰通过省级集群决赛,国省产业集群数量稳居全省第一。
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的格局,令株洲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环境”,用全球领先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巩固产业体系完整的制造优势,让株洲制造的“鼻子”更灵,“手脚”更快,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向全球制造业价值链高端攀升,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被国家赋予趟新路、树标杆的厚望。
一年间,株洲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4.5%,首次迈进全国制造业城市40强,居第36位。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聚合力更高——
抓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契机,株洲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优化重组,新一代轨道交通高效驱动系统技术、大科学装置等项目顺利推进。
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新型制造业创新载体多有斩获。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等10家行业领军企业携手,共同组建湖南国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摩拳擦掌”准备在新一轮的传动技术革命中抢占永磁高地;中车时代电动公司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项目为依托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打通产学研用环节;中车时代新材公司成立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担起了高分子新材料领域提升科技创新共性基础能力、巩固既有产业技术优势、推动新材料和新技术孵化为新产业等重任。
全力提升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领域的资金密集度,今年以来,株洲已争取到规模为42.15亿元的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规模10亿元的株洲财信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金落地,设立规模200亿元株洲市先进产业集群发展母基金,以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让企业愿投、敢投,也会越来越倾向于在创新上大手笔投入。
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内驱力更猛——
把改革开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扩大发展优势的关键点,建立市领导领衔重大改革机制,全力推进6大类149项改革,园区、国资国企、投融资、要素市场化等改革取得新突破。
聚焦国之大者、市之大计以及民生所需,株洲在全省首创改革创新案例大讨论,发布了2022年度株洲市“十大改革典型案例”“十大改革创新案例”,将改革与发展高度融合,改出了效率,改出了共赢。
项目“六即”服务实现常态化,“一把手走流程”、建设项目“多评合一”等经验获全省推介。
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株洲推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逐步显现。
“B保中心”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全国排名前进20位;打通向南通道,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以株洲为主集结中心及始发站,吸纳湖南及中西部省份进出口货物,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无缝衔接,将通道服务延伸至非洲大陆腹地,并辐射亚太、中东、欧洲、美洲等区域;获批设立中国(株洲)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
在国际外部环境形势严峻的情况下,1月至9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60.3亿元,同比增长1.4%。
紧扣关键,“长株潭一体”抱团冲
落实省委“强省会”战略,提速升级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株洲坚持自立自强和主动融入相结合,加快市场化、差异化、错位化发展。
加快一体化发展,株洲先找定位。跳出株洲看株洲,在湖南省、全国这个更大的“盘子”上审视株洲,我们外寻坐标、内补不足,向芜湖、九江、襄阳、柳州这些与株洲同属于中部非省会城市,且2010年经济体量相当的城市找经验,向苏州、佛山、东莞、昆山这些与株洲一样同为省会之邻的城市问思路,向身边榜样长沙探求发展之道,今年两次园区干部培训,都邀请了长沙优秀园区干部前来传经送宝。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对标苏州、昆山、深圳,开展“发愤图强、重振雄风”大讨论活动,深化市情认识、聚焦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勇敢地闯、大胆地创、扎实地干。我们创新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全力培养懂政策、懂业务、懂产业、懂园区、懂管理,会招商引资、会项目建设、会政务服务、会应急处突、会群众工作的新时代“五懂五会”干部,为株洲走出一条质量更好、效益更优、竞争力更强的新路子育强队伍。
加快一体化发展,株洲在协同中并肩作战。政策同频,我们出台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行动方案、对接融入“强省会”战略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开展规划同编同图等“六大专项行动”,主动对接都市圈国土空间、轨道交通等省级规划,株洲—湘潭、长株攸高速等加快推进,教育医疗资源共建共享、电子证照共享互认、高层次人才互认互通等公共服务更加惠民,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心保护协同推进,主动融入都市圈建设按下“加速键”。发展同向,株洲把自身发展融入全省发展的大战略来思考、筹划,将优势产业中小航空发动机、硬质合金与省内相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共建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集群、株洲长沙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产业集群。产业同频,发布150家工业企业的265个互认优质产品,并进入“三市”政府部门采购目录,湖南钢铁集团与中车株机、时代电动等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旗滨玻璃与黄花机场实现业务对接,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园、北斗产业园等加快建设。
加快一体化发展,株洲共享省级资源。引智力之源,株洲与“近在眼前”的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步深化与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以期在大科学装置研发、国家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硬科技”成果在株落地转化、引进培养人才等领域深化合作,打造株洲产业“新名片”。引资源之流,借势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强大的会展能力和品牌吸引力,株洲从中非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湖南(长沙)跨境电商交易会等丰富多样的展会中汲取能量,为株洲企业打造品牌伟力,为株洲发展引入支撑源泉。
合作共赢,“湘赣边”携手作示范
一条红色旅游铁路专线,从湖南韶山火车站开出,沿途停靠湖南株洲的醴陵、攸县、茶陵南、炎陵4个车站,终点停留在井冈山站,成为湘赣两省通力合作缩影。
纵深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株洲围绕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体制机制、基础设施、红色文旅、产业协同、公共服务等领域,共同推进实施一批重大合作事项,示范区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红利不断释放。
今年7月,江西省萍乡党政代表团来株考察,希望双方在推动萍乡市融入长株潭都市圈发展以及产业共兴、交通互联、污染共治、人才交流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共同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中走出一条独特、长效、互赢、多赢的发展新路子。
聚焦老区人民“急难愁盼”问题,株洲与江西老表不断探索环保、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新模式。
株洲与萍乡、吉安等地先后签订《关于深化株洲萍乡两市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等合作协议;恢复醴茶铁路客运,加快茶陵至常宁、醴陵至娄底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推进渌水航道建设;共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两地区之间人社、医保、卫健等领域共216项公共服务事项的无缝对接。其中,株洲与萍乡实现异地就医的定点医院达85家,两地社保关系转移手续即时办理。
以株洲醴陵为例,得益于身处湘赣边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最前沿,醴陵市提出了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的宏伟目标,并借助东富工业园与萍乡电瓷产业园的合作,联手打造世界级电瓷产业园。湘赣两地人才流动益发频密,目前在醴陵电瓷企业务工的江西籍员工大约有30%,在旗滨玻璃务工的江西籍员工约有40%。
聚焦品牌打造,株洲顺势而为,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与吉安、萍乡等市共建“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实施品牌强农行动,共推乡村振兴。目前,株洲36家企业获授权使用“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包括茶叶、茶油、蔬菜、水果等8个品类,攸县豆腐、炎陵黄桃、茶祖三湘红等一批本地特色农产品。借“湘赣红”,株洲大批农特农特产品走出老区,富了山乡。
聚焦国、省重大战略任务,聚焦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聚焦短板、不足、阻滞,株洲一路过关斩将,畅通循环,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在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的大路上步履铿锵,为高质量发展加速赋能。
上一篇: 汨罗再添三项岳阳市级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