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湖南湘江新区:见证变革的力量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舞龙头 乡村振兴立潮头 ——锚定“对标一流,示范全省”目标 大瑶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 特色产业舞龙头 乡村振兴立潮头 ——锚定“对标一流,...

随着新年的晨曦点亮大地,在花炮小镇大瑶,乡村振兴日益呈现新的图景—— 花炮产业产销两旺,4.5万从业者...

  • 凤凰县禾库镇赤松茸试种成功进入采摘期

    近日,由凤凰县发改局驻禾库安置区工作队和安置区管委会共同试种的赤松茸喜获成功,已经陆续进入采摘期。 走进基地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黑色的培育大棚,大棚内的工人正在采摘赤松茸,一颗颗蘑菇色泽艳丽,...

  • 平江:迎老乡回家乡建家乡 助力乡村振兴

    1月9日,在平江县岑川镇平江美美玩具制造有限公司举行了一场喜庆、热闹的揭牌仪式。这是平江县2022年半年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的项目:东莞市嘉铭玩具手袋有限公司在平江的生产基地。 平江美...

  • 红红火火促振兴!汨罗高档红椒“坐”上货车进城

    当前正是汨罗高档红椒上市期。在汨罗市罗江镇滨江村红椒种植基地,一个个鲜红硕大的红椒挂满枝头,很快,它们就将“坐”上货车去到长沙、岳阳、武汉等地的市场。 2022年,汨罗充分发挥15.9万平方米钢架育秧大棚...

  • 岳阳临湘:做活“电商”文章 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临湘市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器之乡、浮标之乡,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该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发展电商产业为有力抓手,通过“电商+”推动乡...

  • 资阳区新飞村:荸荠丰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致...

    1月5日,益阳市资阳区茈湖口镇新飞村荸荠种植基地,20多位村民忙着采挖荸荠。另一边的仓储发货场地,村民们接力完成1200多公斤荸荠的清洗、装袋、装车等工序,准备将货发往沅江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

财经

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关于贷款业务未与任何中介合作的声明 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关于贷款业务未与任何中介合作的声明

    近日,本公司发现社会上有中介机构和个人发布“长银五八消费贷”相关介绍信息,诱导广大客...

  • 新加坡能源收购近150兆瓦屋顶光伏资产,加速中国新...

    2023年4月10日,中国上海——日前,亚太区主要的能源公用事业集团和低碳新能源投资商新加坡能源集团宣布从联盛新能源集团收购近150MW的屋顶光伏资产。截至2023年3月底,双方已完成规模约80MW的项目股转,最后一批约...

  • 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预算报告解读

    2022年,全省各级财税部门克服经济下行、疫情冲击和极端干旱等困难,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101.8亿元,其中地方税收2004.5亿元,非税收入1097.3亿元。 一年来,...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步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中铁资本香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牢牢把握新的使命任务,心无旁骛抓高质量发展,以奋进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一、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彰显担当 ...

  • 面签当天即放款”!湖南株洲住房公积金中心放贷审批...

    贷款业务办理是所有住房公积金业务中要件最繁琐、流程最复杂的,对外涉及不动产、担保公司、受托银行、开发商等多个部门,对内涉及委贷管理科、稽核科、财务科以及各县市区管理部,堵点多、耗时长是全国住房公积...

  • 国庆假期湖南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5亿元 民宿“一房难...

    今年国庆黄金周,湖南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消费活力加快释放。 根据省商务厅发布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省重点监测的318家零售企业和69餐饮企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

湖南湘江新区:见证变革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3/01/22 新闻 浏览:106

壮怀激烈,见证变革的力量!

2022年,湖南湘江新区优化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年度特别案例。

兴变革、促融合、强赋能、挑大梁,湖南湘江新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GDP突破4000亿,以全省5‰的面积创造了全省8%的GDP,居国家级新区第6位。

湖南湘江新区在哪里?倘若2022年前您提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也只能笼统说——长沙河西那片。

实际上,2015年国家就将长沙河西1200平方公里土地批复为中部首个、全国第十二个国家级新区,明确湘江新区包含着岳麓区全域,宁乡市、望城区的部分区域以及3个国家级园区和2个省级园区,其性质为经济功能区。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级新区是一项复合型政治战略,将被塑造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治理改革的试验田。能拥有国家级新区,是湖南的机遇。

过去的成绩值得铭记,但客观上,国家级新区想要更好地发挥作用,现行体制机制的“能量”已经不足,各种发展痛点渐渐显现,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在历史的分岔路口,湘江新区急需激发更多内生动力,激活更大潜能。

当我们回到“湘江新区在哪里”这个问题,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发现,光凭经济发展,客观上并不能很好地回答“新区是新区,岳麓区是岳麓区,高新区是高新区”这个“区中有区”的话题,其背后深层逻辑所反映的,是经济功能区、行政区以及产业园区“融”字文章做得不充分。

不“融”则难通!如何做实做强新区,决策层看得深远!

变革之思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变革往往不能一蹴而就,但路子对了,就要一往无前。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关注到湘江新区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等多个重要场合提出要推动湘江新区改革,进一步擦亮“湘江新区”品牌。

特别是2022年3月17日,张庆伟率领省“四大家”领导到湘江新区办公所在地现场调研,明确提出要优化新区管理体制,并且明确了时间表、路径图,而后又主持省委常委会研究具体方案,明确改革方向和具体事项;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要求新区,要聚焦做实、做强、做优、做精方向,做活体制机制文章,融合理念、工作和队伍,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高效。

一个月后,省委、市委先后召开实施“强省会”战略推进大会,明确指出要支持湖南湘江新区成为“强省会”战略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增长点。

强省会,关键在强新区,要新区“担担子”,也要为新区赋能。

2022年6月起,湘江新区、岳麓区、长沙高新区逐步实现“三区合一”,新区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

变革往往需要历经阵痛,背后包含着沟通、理解和磨合。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改革年度特别案例介绍中,对湘江新区的评价是:通过组织架构整体重塑和功能再造,优化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扁平化、大部制运行机制初步形成,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

除了省级层面赋能,长沙市出台《关于明确湖南湘江新区经济社会管理有关事项的意见》,在原来赋予湘江新区各类权限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最大力度为湘江新区放权赋能,最大限度保障发展自主权。

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要求湘江新区,切实把体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成果,以新区强助力省会强、全省强。

短短三个月,湖南湘江新区将优化管理体制作为改革发展的头等大事,纵深推进“三区融合”,将三区56个部门整合优化为20个部(局),让24个街镇齐头并进。

短短三个月,湖南湘江新区通过改革创新,全面融合“三区”优势,用活用好省市赋权,实现优势互补,叠加更强力量。

记者关注到,变革之后的湘江新区,营商环境指数更加优化,率先在全市开设“办不成事窗口”,14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各类政策更加给力,新增减税降费80亿元,兑现各类政策扶持资金32亿元,推动形成产业集聚“强磁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不断突破。

全新出发的湘江新区,直属区总面积达7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210万,统筹区包括宁乡和望城部分区域,进而延伸至九华和湘阴片区,形成了与统筹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全新的新区,理顺了湘江以西“三区”的复杂关系,变“各自为战”为“一盘棋”“一家人”。

历史翻开崭新一页,成效你我共见!

变革之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变革之后的湖南湘江新区,既夯实固有经济功能,更源源不断释放发展红利,为落实各项民生福祉彰显新区力量。

湘江西岸,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巴斯夫杉杉长沙基地二期项目加快推进、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初具规模、九芝堂国药健康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投产……2022年,湘江新区全域730个年度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600亿元,共有36个产业项目实现投产,筑牢经济“压舱石”。

湖南首个省级实验室——湘江实验室在湘江新区揭牌,四大省级实验室布局新区,湘江科学城加速推进,国家、省级创新平台突破650家;新增独角兽企业2家,共4家,总估值达157亿美元;新增上市企业4家,辖区共50家,占全省三分之一,居国家级新区第2位……直属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国家级新区第2。

长株潭城轨西环线一期、比亚迪云轨等项目交付试运行,长望路西延线等15条主次干道建成通车,暮坪湘江特大桥、梅浦联络线等项目加快建设,湘江西岸“内联外通、南融北拓”的大交通格局加速构建。

风景常青,新区天蓝、水清、土净。2022年,新区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100%。

城镇新增就业2.4万余人,25所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新建开学,扩充学位2.8万余个。

组建医联体共建单位81个,建设标准化中医馆23个,组建212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基层,完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改造17家。

夜经济不断活跃,梅溪湖·梅澜坊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大王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获批;获评书香城市……全年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1%以上,28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一幅蓝绿交织、山水相融、欢声笑语的幸福生活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变革之眺

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代在背后以更猛烈的节奏敲响大鼓,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湖南湘江新区在改革中生,亦将在改革中进。

2023年湖南省两会期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挥“挑大梁”作用,为全国经济向上向好注入湖南之力、展现湖南之为。

“挑大梁”亦是湘江新区优化体制的题中之义。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聚力打造“三个高地”,提出“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中7个与新区相关,“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中8个由新区单位牵头……压力与动力兼具,机遇与挑战并存。

“湘江新区作为实施‘强省会’战略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增长点,更要以新区之力助省会之强,以新区一域之光为长沙增彩,助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话语铿锵。

随着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湘江新区管理机构“三定”规定,将为新区更好地在全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强担当,湘江新区干在当下、着眼未来。

2023年,新区提出GDP增长7.5%、力争增长8%的目标,力争新增入规企业200家以上、上市企业4-6家,新增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20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2023年完成对外贸易总额7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26年GDP突破5000亿元,实现在全国争先进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亦是湘江新区“三区合一”后的奋进之年。

瞄准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的目标,加快打造高端产业新区、前沿创新新区、开放活力新区、一流品质新区,湘江新区在变革中实现跨越,在跨越中勇挑大梁,保持对发展的热忱,奔赴下一场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