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湖南娄星:“屋场”画出“同心圆”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舞龙头 乡村振兴立潮头 ——锚定“对标一流,示范全省”目标 大瑶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 特色产业舞龙头 乡村振兴立潮头 ——锚定“对标一流,...

随着新年的晨曦点亮大地,在花炮小镇大瑶,乡村振兴日益呈现新的图景—— 花炮产业产销两旺,4.5万从业者...

  • 凤凰县禾库镇赤松茸试种成功进入采摘期

    近日,由凤凰县发改局驻禾库安置区工作队和安置区管委会共同试种的赤松茸喜获成功,已经陆续进入采摘期。 走进基地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黑色的培育大棚,大棚内的工人正在采摘赤松茸,一颗颗蘑菇色泽艳丽,...

  • 平江:迎老乡回家乡建家乡 助力乡村振兴

    1月9日,在平江县岑川镇平江美美玩具制造有限公司举行了一场喜庆、热闹的揭牌仪式。这是平江县2022年半年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的项目:东莞市嘉铭玩具手袋有限公司在平江的生产基地。 平江美...

  • 红红火火促振兴!汨罗高档红椒“坐”上货车进城

    当前正是汨罗高档红椒上市期。在汨罗市罗江镇滨江村红椒种植基地,一个个鲜红硕大的红椒挂满枝头,很快,它们就将“坐”上货车去到长沙、岳阳、武汉等地的市场。 2022年,汨罗充分发挥15.9万平方米钢架育秧大棚...

  • 岳阳临湘:做活“电商”文章 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临湘市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器之乡、浮标之乡,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该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发展电商产业为有力抓手,通过“电商+”推动乡...

  • 资阳区新飞村:荸荠丰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致...

    1月5日,益阳市资阳区茈湖口镇新飞村荸荠种植基地,20多位村民忙着采挖荸荠。另一边的仓储发货场地,村民们接力完成1200多公斤荸荠的清洗、装袋、装车等工序,准备将货发往沅江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

财经

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关于贷款业务未与任何中介合作的声明 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关于贷款业务未与任何中介合作的声明

    近日,本公司发现社会上有中介机构和个人发布“长银五八消费贷”相关介绍信息,诱导广大客...

  • 新加坡能源收购近150兆瓦屋顶光伏资产,加速中国新...

    2023年4月10日,中国上海——日前,亚太区主要的能源公用事业集团和低碳新能源投资商新加坡能源集团宣布从联盛新能源集团收购近150MW的屋顶光伏资产。截至2023年3月底,双方已完成规模约80MW的项目股转,最后一批约...

  • 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预算报告解读

    2022年,全省各级财税部门克服经济下行、疫情冲击和极端干旱等困难,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101.8亿元,其中地方税收2004.5亿元,非税收入1097.3亿元。 一年来,...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步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中铁资本香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牢牢把握新的使命任务,心无旁骛抓高质量发展,以奋进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一、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彰显担当 ...

  • 面签当天即放款”!湖南株洲住房公积金中心放贷审批...

    贷款业务办理是所有住房公积金业务中要件最繁琐、流程最复杂的,对外涉及不动产、担保公司、受托银行、开发商等多个部门,对内涉及委贷管理科、稽核科、财务科以及各县市区管理部,堵点多、耗时长是全国住房公积...

  • 国庆假期湖南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5亿元 民宿“一房难...

    今年国庆黄金周,湖南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消费活力加快释放。 根据省商务厅发布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省重点监测的318家零售企业和69餐饮企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

湖南娄星:“屋场”画出“同心圆”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发布时间:2022/03/20 新闻 浏览:44

踏着3月的春光,走进娄星区蛇形山镇姚桥村瓦屋里合作社,正遇上彭建新、谢永英夫妇在果园里给黄金贡柚施肥。“老乡,耽误你一会儿工夫,我们聊聊好吗?”

“好嘞!”彭建新声音爽亮,取下干活的手套,与我们在园子里席地而坐,慢慢地侃了起来。

2020年前,彭建新在外地打工,干过电工,卖过苦力,辛苦一年可以赚5万元;妻子谢永英也在外地打工,辛苦一年下来可以赚3万元。家里老人和孩子的事根本管不着。2020年2月,湖南省源溶开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到高和村招工,彭建新夫妇便来到瓦屋里合作社做事,彭建新每年负责1030亩经果林的施肥、杀虫、剪枝以及900亩稻田的机械化耕种;谢永英则干锄草、松土之类的活计。2021年,夫妻纯收入10万元,还兼顾了家里事。

“2017年,我们公司在姚桥村流转2000亩田地,其中水田900亩,旱地1100亩,租期30年,2020年正式成立瓦屋里合作社,采取‘公司+家户+股份+分红+务工’模式,农户用土地入股,每亩每年得租金300元,年底分红100元,在合作社干活,每天可得劳动报酬150元至180元,一年下来,一个农户的收入可达到3万元。”湖南省源溶开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肖源介绍。

瓦屋里合作社,只是姚桥村以“屋场”为突破,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姚桥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总引擎”,以提升“三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资金、资源、资产整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屋场合作社+市场经济主体聚合发展)水平为抓手,以“屋场”为基本治理单元,着力推进“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屋场”合作社建设,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走出一条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姚桥样板”路。

建好“屋场”党小组,突出“火车头”作用

加强村级党组织“五化”建设。姚桥村现有中共党员71名,分为2个支部,5个党小组。2021年3月,娄星区财政局驻村工作队派出“第一书记”和3名党员,加入2个党支部,按照“支部五化建设”要求,实行“局村联动”。局机关党委与姚桥村党总支建立“一对一”联建,局机关四个支部与姚桥村4个党小组实行“点对点”联谊。同时,积极培养党员及村干部后备力量,解放思想,提振精神,思想上形成合力,为全村乡村振兴乃至长远发展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开展“三个一”活动,确保党建工作效果。区财政局机关党委和姚桥村党总支党建互融,党员互联,把“建设党建文化阵地,营造乡村振兴氛围”提上第一议程,开展“上好一堂党课,开好一个主题党日会,联系一批帮扶对象”的“三个一”活动,要求全体党员牢记党的红色底色、模范带头的党员本色,积极为人民服务,为党组织增添亮色;召开自姚桥村合并以来首次党员表彰大会,表彰11名优秀共产党员,向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颁发荣誉奖章;多次走访帮扶60多名困难党员和群众,发放帮扶资金8万多元,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设岗定责,打造党建“重点阵地”。为了防止党小组功能弱化、职能虚化、角色淡化问题,规定党小组协助党支部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以及服务群众、发展党员等基本职能。各党小组在履行基本职能的同时,结合党员特长,发挥特色职能,有所侧重地对小组内党员进行设岗定责。政策宣传党小组党员突出抓好精准扶贫和惠农政策的讲解宣传;产业发展党小组党员侧重在产业谋划、项目引进上建言献策;生态环保党小组党员着重引导群众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谐共建党小组党员重点做好矛盾化解和信访维稳工作;民主监督党小组党员在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上积极发挥监督作用。

建好“屋场”理事会,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有事大家议,问题不出村,这是一些地方开“屋场会”的传统做法。2022年1月,姚桥村成立“屋场”理事会,不仅依托群众自治,干群连线,巧解矛盾纠纷,而且引导村民开展道德评议、禁毒禁赌、移风易俗,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开展“高端”议事,是“屋场”理事会的创举。根据理事会章程经常性召开会议,热烈讨论乡村振兴、村级发展等“高端”议题。姚桥村由原恒中村、姚桥村合并而成,有耕地面积2560亩,其中水田1780亩、旱土780亩,没有企业,没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为零。靠什么来增加村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是摆在工作队和村支两委面前的重要课题。

“只有盘活土地、筑巢引凤,才能走出产业振兴之路。”2021年12月6日,姚桥村总支部书记宋友初召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商讨如何转变思路,推进乡村振兴。会上,确定引进源溶开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农康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丰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进村,建立源容开特色水果种植基地、农康优质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丰尚特色农产品(江永香芋、红薯)种植基地。

化解矛盾,就地解决问题,是“屋场”理事会的初心。今年2月,年过花甲的谭学文为土地入股瓦屋里合作社一事与村干部较上了劲。原来,当年村里调整土地时,少分了0.09亩地给谭学文,当时组长答应进行下一轮土地调整时补给他,并且做了文字记录。这次瓦屋里合作社动员村民用土地入股分红,谭学文想把过去少分的0.09亩地也算进去。可当年答应给他补地的组长已去世,档案资料也丢了。怎么办?理事会理事长朱孺姣带领其他几名理事走到谭学文的地里重新测量,按实际面积入股瓦屋里合作社。谭学文对此很满意。

“屋场”理事会成立以来,已为全村化解各类矛盾6起,解决各种问题12个(次),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摒陋习,树新风,是“屋场”理事会实施村规民约的结果。姚桥村过去有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旧习气,村民每年因此浪费大量钱财,但又“碍于面子,不得不搞”,加剧了致贫。为此,“屋场”理事会率先提出“节约就是发展,文明乡风就是生产力”,引导群众树立“节约就是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勤俭节约、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明创建”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先后3次修订村规民约,把禁燃、禁塑、禁止滥伐森林、禁用捕鱼器、家禽圈养、垃圾分类、取缔麻将馆和六合彩、酒席从简、移风易俗等写进村规民约,号召村民共同遵守,依据村规民约条款遵守的成效开展创星级文明户、先进院组和全村“十好”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屋场”理事会还开展“空心房”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如期建成村级垃圾分拣中心,实现垃圾减量50%;村级文化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村级卫生室,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村级绿化工程完成80%以上。目前,姚桥村的村规民约深入人心,真正成为治村管村的法宝,全村偷盗、打牌赌博、非法上访的不良现象完全绝迹。

建好“屋场”合作社,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春阳下,山枣组村民曾梅英头戴斗笠蹲在地里,一手给辣椒种盖地膜,一手用泥土把地膜边压紧。这些刚播下的辣椒种,不仅是曾梅英年底分红的希望,也是山枣屋场合作社开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山枣组是姚桥村的一个村民小组。过去,村民们只会死守着几亩薄田瘦地刨食度日,生活毫无起色。去年12月,娄底市农康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入驻山枣组,成立山枣屋场合作社,流转200亩水田和旱地,水田租期20年,旱地租期15年,采取“公司+农户+分红+务工”的模式发展种植业。农户用田地入股合作社,每亩每年租金300元,年底分红100元,村民在合作社务工,每天的劳动报酬80元。

今年57岁的曾梅英用6亩田入股山枣屋场合作社,从2月16日开始到合作社打工,主要做播种、育苗、松土、锄草、施肥、收割等事情。她算了一笔账给记者听:过去6亩田种一季水稻,一年产谷3500公斤,按市场价180元/100斤出售,总产值12600元,除去种田成本,最多获利1万元。现在6亩田入股合作社,每年租金1800元,年底分红600元,务工一年收入20000元,加起来可达2.24万元。

山枣组像曾梅英一样的村民还有68户,他们都在山枣屋场合作社入股了水田或旱地,平时在家门口的合作社打工赚钱,年底坐收红利。

“我的第一产业是在流转的山枣组的土地上种植辣椒,计划育400万株辣椒苗,移植到娄星区的万宝、双江基地,涟源的白马基地,冷水江的铎山基地。第二产业是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已投资400万元建加工厂、购设备,主要加工白辣椒和辣椒酱。第三产业是网络销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销售合作社的农产品,又帮村民销售鸡、猪、牛、羊等农副产品。目前已在长沙、娄底固定了几家销售店。两个月后,辣椒出产,合作社将会出现一番更加忙碌的景象。”娄底市农康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罗建兵告诉记者。

瓦屋里合作社以瓦屋里组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大湾组、高和组,有水田、旱地等资源,有高标准农田、经果林基地等资产,有乡村振兴工作队争取的项目资金。肖源就是冲着这些资源、资产才到姚桥村来投资的。

1994年出生的肖源本科和硕士分别毕业于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2019年,肖源结束7年的海外求学后回到家乡,和父亲肖建华一起创立湖南省源溶开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和金色永华生态农业园,成为一位职业农民。

2020年,她到姚桥村成立瓦屋里合作社,投资500万元流转田、旱地,建加工厂、特色水果种植基地,目的就是要把村里的资源、资产和自己的资金整合起来,走一条资源、资产与资金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她在流转的土地上种植1030亩经果林,品种有黄金贡柚、鹰嘴桃、红心柚等。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打造源溶开高标准农田建设市级示范区,种植600亩双季稻、300亩一季稻,建设机耕道850米,机耕桥3座,新建灌排渠道13米。

姚桥村村民贺东求在双峰打工,曾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妻子在家带孩子,经济压力大。现在妻子农闲时,去瓦屋里合作社做一些水稻插秧、果林锄草等工作,每月能收入2000多元,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探索实行土地入股分红、保底租金和薪金创收‘三金合一’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企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获利的‘三方共赢’,就是我们的姚桥样板。目前,‘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屋场’合作社联合发力,各项目进展顺利,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5万元;预计15年合同期内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90多万元,财政资金投入10年收回,并可以长期发挥效益。”宋友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