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凤凰县禾库镇赤松茸试种成功进入采摘期
近日,由凤凰县发改局驻禾库安置区工作队和安置区管委会共同试种的赤松茸喜获成功,已经陆续进入采摘期。 走进基地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黑色的培育大棚,大棚内的工人正在采摘赤松茸,一颗颗蘑菇色泽艳丽,...
-
平江:迎老乡回家乡建家乡 助力乡村振兴
1月9日,在平江县岑川镇平江美美玩具制造有限公司举行了一场喜庆、热闹的揭牌仪式。这是平江县2022年半年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的项目:东莞市嘉铭玩具手袋有限公司在平江的生产基地。 平江美...
-
红红火火促振兴!汨罗高档红椒“坐”上货车进城
当前正是汨罗高档红椒上市期。在汨罗市罗江镇滨江村红椒种植基地,一个个鲜红硕大的红椒挂满枝头,很快,它们就将“坐”上货车去到长沙、岳阳、武汉等地的市场。 2022年,汨罗充分发挥15.9万平方米钢架育秧大棚...
-
岳阳临湘:做活“电商”文章 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临湘市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器之乡、浮标之乡,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该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发展电商产业为有力抓手,通过“电商+”推动乡...
-
资阳区新飞村:荸荠丰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致...
1月5日,益阳市资阳区茈湖口镇新飞村荸荠种植基地,20多位村民忙着采挖荸荠。另一边的仓储发货场地,村民们接力完成1200多公斤荸荠的清洗、装袋、装车等工序,准备将货发往沅江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
财经
-
新加坡能源收购近150兆瓦屋顶光伏资产,加速中国新...
2023年4月10日,中国上海——日前,亚太区主要的能源公用事业集团和低碳新能源投资商新加坡能源集团宣布从联盛新能源集团收购近150MW的屋顶光伏资产。截至2023年3月底,双方已完成规模约80MW的项目股转,最后一批约...
-
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预算报告解读
2022年,全省各级财税部门克服经济下行、疫情冲击和极端干旱等困难,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101.8亿元,其中地方税收2004.5亿元,非税收入1097.3亿元。 一年来,...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步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中铁资本香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牢牢把握新的使命任务,心无旁骛抓高质量发展,以奋进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担当。 一、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彰显担当 ...
-
面签当天即放款”!湖南株洲住房公积金中心放贷审批...
贷款业务办理是所有住房公积金业务中要件最繁琐、流程最复杂的,对外涉及不动产、担保公司、受托银行、开发商等多个部门,对内涉及委贷管理科、稽核科、财务科以及各县市区管理部,堵点多、耗时长是全国住房公积...
-
国庆假期湖南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5亿元 民宿“一房难...
今年国庆黄金周,湖南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消费活力加快释放。 根据省商务厅发布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省重点监测的318家零售企业和69餐饮企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
湖南攸县乡村医生旷梅华:47个春秋,接诊出诊15万余人次
发布时间:2022/10/31 新闻 浏览:162
山里的气温怪,白天超20℃,晚上却打起阴冷的白霜。
10月26日凌晨,夜色如墨。在湖南株洲攸县黄丰桥镇柏市社区,乡村医生旷梅华身背药箱、打着手电,艰难独行在山路上。4公里外的石磨冲组,七旬老人曾新龙的心脏病又犯了,想到此病的凶险,他的脚步不由加快了。
转过一个山坳,一阵刺骨寒风袭来,旷梅华打了个寒战。突然,他一阵眩晕,瘦弱的身子摇晃了一下——身患腮腺癌的他刚从县医院接受化疗回来,很虚弱。他定定神,咬咬牙继续前行。
47年来,在湖南攸县湘赣交界的崎岖山路上,经常出现旷梅华身背药箱的身影,为居(村)民送医送药。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从青春少年到头发染霜,他走过近10万公里山路,接诊出诊逾15万余人次。
不当镇干部,在山沟沟当“赤脚医生”
1975年秋,攸县柏市镇(2012年并入黄丰桥镇)有件令当地居民惊讶的事:旷梅华刚高中毕业,镇政府请他去上班,却被谢绝了。要知道,进镇政府工作,是当初多少农村娃梦寐以求的事。
旷梅华为何要这么干?此事还得从头说起。
黄丰桥镇柏市社区,距县城74公里,居住着980户3500口人,一条山路鸡肠子般在高高的大山中绕来绕去。就是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看病难成了头等大事。
小时候的旷梅华,不止一次见过乡亲们因缺医少药,失去生命的情景,其中他妈妈就因突发心脏病,被夺去生命。那时起,小梅华就暗自发誓:长大后,要当一名医生,让山里人不再受缺医少药之苦。
当赤脚医生很辛苦,一般人不愿干,但旷梅华无怨无悔。经过在县医院一段时间跟班培训,他就背起那只药箱,开始进村入户。
赤脚医生需要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科科都得会;看病拿药、打针输液、公共卫生服务,样样能干。为此,他如饥似渴学习各种医学知识,虚心向老中医求教。
8公里外湖厂村的退休刘中医,临床经验丰富。旷梅华主动拜其为师,经常来回走十几里山路上门请教。用旷梅华的话说就是:“病人把健康交托给我,就不能出半点差错。”
“不要怕,其实打针并不痛……”近日,在柏市社区医疗室,记者看到旷梅花为患者静脉注射,娴熟而精准。一旁的社区原支书陈建纯说,刚开始,静脉注射是旷梅花的弱项,为此他咬牙在自己手臂上练习穿刺,经常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经过几个月时间练习,他练出了“一针准”。
长期的刻苦学习及临床实践,旷梅华的医术提升很快。一提起“旷医生”,方圆一带无人不知。该社区以及周边温水等村,甚至江西的群众,平时有个三病两痛,也翻山越岭来找他。
大山里的“120”,村民家家有他的电话
作为当地唯一的医生,过去一个口信,如今一个电话,不论远近、早晚还是寒暑,他背起药箱就走。
这一带地无三尺平,居民居住分散。柏市社区秘书曾广兴介绍,这些年来,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有了摩托车,但下组入户大多仍靠双脚。长期在山路上奔走,旷梅华练就一双“飞毛腿”,无论多难走的山路,“蹬、蹬、蹬”像一阵风,一般人撵不上。记者看到,他的脚底起了一层老茧,像厚厚的鞋底。
乡村医生很辛苦,除担负日常诊疗外,还要协助相关部门完成大量的公共卫生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儿童出生率高,各种传染病多,从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到传染病、地方病防治等,他每天跑这跑那,难得有闲的时候。
近年来,攸县启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他与居民们签订了服务合同,加上周边共一千余农户,户户有他的电话号码。他是一名乡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农民。经常他正在地里忙乎,居(村)民们一声喊,他再忙再累,总是把手头的事一丢,立马赶去。他说:“人命关天,迟误不得呀!”
旷梅华清楚这里每家每户的情况。他说:“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小孩该接种什么疫苗,我心里一清二楚。”
在乡下走得多,方圆一带男女老少没人不认得他。每到一地,乡亲们都亲热地喊他“旷医生”、“旷大哥”,留他吃饭。
遇险20多次,几次差点命丧山路
乡村医生每天奔走在山野乡间,常与艰辛、危险为伴。
温水村不在其辖内,但那里的村民一个电话,他照样赶去。去往温水村路旁有个乱坟岗,一到晚上,很多人结伴而行,他却经常独来独往。温水村道路还很陡峭,最险处路下悬崖50多米高,胆小的人看一眼,脚直发抖。还有条70多米的长坡,坡度50多度,上坡时,前胸几乎贴着陡坡走。曾有人从这里失足摔下去,丢掉性命。几十年来,旷梅华经常背着药箱,在这里爬上爬下。
山路蛇多,踩着了可是要命的。一天晚上,他在磨冲组帮人看完病已是深夜。回家路上,他右脚突然绊到一根冰凉的“带子”,他赶紧一跳躲开,用手电筒一照:“妈呀,五步蛇!”好险!
冬天的雨夜寒风呼啸,格外寒冷。去年12月的一天凌晨4时许,塔院组一名7旬老妇突患心脏病。从他家到患者家有两公里山路。因身患癌症的原因,他步履不稳,加上天雨路滑,不慎一脚滑到两米多深路坎下。他身上的雨衣、衣服被树枝、石头撕破,手上满是血,腰也闪了,却死抱着那只药箱。
当他一身泥巴与血水,出现在患者家门口时,把患者一家人吓了一跳。其时,患者已昏迷。“救人如救火”,不顾一身湿冷,旷梅华当即投入紧张的抢救。这次因病人一直昏迷不醒,旷梅华在病床前一守就是三天三夜,直到病人苏醒。
旷梅华刚松一口气,想休息一会,温水村一村民又打来求医电话。顾不上喘一口气,他拔腿又往温水村赶去。
旷梅华粗略算了一下,像这样的遇险,他共有20多次。
患癌十余载,照样“逆行”出诊
2010年的一天,旷梅华的脸部突然出现疼痛、麻木不适等症状。他赶紧到县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腮腺癌。经历生死考验手术和几十次放化疗后,他说:“这病不是一下就能治好的,患者还需要我,可以先给病人看看病。”在家养病的旷梅华又穿上了白大褂。
其间,病魔如影随形,他却笑对人生,坦然转换着病人和医生的角色。一些细心的患者发现,有时他正在认真察看病情,会突然皱一下眉,或用手托住腮部,说话稍作停顿。相熟的病人都知道,旷梅华的病又犯了。
因为是病人,他更能体会病人的心理,服务更加细心周到了。在与癌症搏斗的十多年里,他始终拖着病痛之躯,履行乡村医生的职责,以仁者之心关爱着病人。
“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份自己热爱的工作,也许我早已经倒下了。”面对亲友们的不理解,他却有自己的解释。
曾有人出月薪1万多元、包吃包住的优厚条件,请他进城开诊所,却被谢绝。他儿子大了,经济条件也不错,多次要他不要干了,可他说:“我要是走了,社区没有医生咋办?”
已经64岁的旷梅华对记者说:“只要自己身体还顶得住,就打算干到走不动了再‘退休’。”